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绿色视界 > 行业碳说

两会热议的碳排放交易政策,将影响哪些行业?

发布时间:2023-03-13 10:10|栏目: 行业碳说 |浏览次数: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105.9亿元。此外,目前我国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碳减排支持工具带动2022年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节能降碳”、“绿色低碳”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关键词,包括减污降碳协同、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碳市场建设、碳汇等关键词在提案中不断出现。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推进节能降碳”。

这是自中国2020年9月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双碳”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企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代表委员认为,未来需在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强碳信息强制披露和绿色发展金融支持等方面下功夫。

李克强:稳步推进节能降碳

据新华网报道,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未来“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image.png
报告强调,要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李克强指出,今年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image.png

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但目前在制度保障、监管与评价体系层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激活完善碳排放政策,普及碳普惠

全国碳市场发挥着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2021年,我国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近期,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期“免费配额将收紧”的政策基调已基本确定,但配额分配方案等多项关键政策亟需在2023年尽快敲定。

由于免费配额减少,未来企业可能面临需要花钱在碳交易市场购买排放量才能正常生产,由此会衍生一些“借碳”之类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如何完善、激活碳排放交易政策,普及碳普惠,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多位两会代表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石化党委书记韩峰建议,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建立碳交易的合理指标分配和定价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统筹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相关市场机制改革。

韩峰指出,虽然全国碳市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由于全国碳市场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层级不够完备等。韩峰认为,可鼓励集团型企业发挥集团化和集约化管控优势,统筹做好下属企业碳排放配额内部平衡和碳市场平台交易,实现整体推动、先进带动的更大减排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马永生认为,这将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低碳项目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经济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同样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建议进一步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财税、金融、司法等领域涉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各层级制度,确保企业获得、转移、注销碳资产全过程有法可依。

在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看来,中国应进一步健全符合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的“双碳”配套服务体系。譬如,完善碳排放信息强制披露、加快建设统一透明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碳减排的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建议,要有针对性地为特定地区提供支持和投资,缓解或避免因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引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她还建议,建立关注公平转型的转型金融制度体系,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将支持公平转型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实践公平转型。

在全国人大代表、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黄世忠看来,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制度安排,制定用于规范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议题的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制度安排。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目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专门立法尚属空白,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举措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和部分地方立法予以规范,已经不能很好满足现实需要。应尽快由全国人大牵头,启动《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工作,为各类碳减排、碳交易活动提供充足法律依据和有效制度保障,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中的“1”正式出台。它主要在该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

而“1+N”政策体系中的“N”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该《意见》提出,要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二是双碳保障方案,主要包括科技支撑、能源保障、财政金融价格政策等。

然而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目前只将电力行业纳入到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其他七大高排放行业亟待纳入,按照“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的原则逐步推进扩容。

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其他七大行业何时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是本次两会关注焦点之一。

image.png
碳中和产业链对应的行业(图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要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有序地分批将重点碳排放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建议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纳入数据基础较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十五五”期间纳入所有重点排放行业,同时稳步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工作。

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角度,李书福建议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此外,全面普及碳标签及碳普惠制度,推动全社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

“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商家及个人采购带有碳标签的产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同时引导低碳消费,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李书福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建议,优化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机制,加快推动目前碳市场配额初始分配由“企业申请+政府审批”模式为主向拍卖为主过渡,充分发挥市场对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冯艺东还建议建设全国统一碳交易所。“以全国碳交易市场和九省市的区域碳交易市场为基础,组建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为会员主体的会员制全国碳交易所,作为碳排放配额交易的统一市场。”

企业目标:或实现自身绿色转型,或帮助他人实现转型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加快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期窗口期。

当前,我国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在光伏基地建设中,以PERC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光伏技术得到大规模发展,随之也推动国内地面电站的系统成本快速下降。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倡导,在风光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先进技术占据一定比例,留存10%的空间作为创新技术竞争配置要求,通过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建议风光基地项目进行混改,优化商业模式,通过1+N模式,明确民营企业的参与比例,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风光基地竞选,激活市场活力。

微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载体,更有利于促进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南存辉在提案中建议,出台关于光储充电网末端的源网荷储微电网的支持政策制度,推进示范点项目建设,鼓励乡镇居民安装户用光伏、微电网,结合集中储能、充电桩等新技术、新产品构建乡镇级智能微电网。同时也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乡镇级电网投资建设,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用高效新能源微电网系统为乡镇居民提供电热冷暖等综合能源服务,并为后续虚拟电厂的能源聚合夯实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昆岳互联公司董事长刘怀平以钢铁行业为例介绍,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九分之一,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促进钢铁企业节能降碳,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钢铁企业通过极致能效对标查找不足和短板,开展能效评估、节能诊断和审查、低碳升级规划等,可提高能源综合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及能源成本。刘怀平建议,建立健全钢铁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监管与评价体系,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能效和碳排放核算、计量、报告、核查和评价。对极致能效标杆企业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未及时开展能效达标的企业,进行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表示,建筑、工业和交通是能源消费三大领域,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5%,空调能耗约占公共建筑总能耗的50%。作为公共建筑中的绝对能耗核心,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提升面临着巨大压力。他认为,应制定中央空调系统能效检测及评价国家标准,建立透明的设备方、业主和国家权威检测机构三方用能监测体系,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从以上提案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企业自身的减碳,如何少用电、用好电、智能地用电是关键。3月29日,Aspencore将在上海举办第二届“碳中和”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到多家政策研究分析机构、能源企业以及与节能减排息息相关的半导体厂商,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降碳的方式。欢迎点击报名参会。

各党派重点关注碳达峰、碳中和

民进中央今年提交的《关于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度保障的提案》介绍,目前,“双碳”相关立法缺少顶层设计、相应制度安排仍有短板、“双碳”工作统筹管理有待加强。

该提案建议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法”立法进程,一揽子制修订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以保障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煤炭消费尽早达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构建等目标实现。

同时,优先建立基于效率的约束性指标,并兼顾长期碳中和导向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及目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及相关制度,加快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并强化相应激励措施。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是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碳减排。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提交了加快重启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建议,包括尽快修订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登记和交易规则等基本制度和参与各方权责,统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加速推动自愿减排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的建设,重启CCER项目的审批,简化CCER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备案事项,缩短CCER项目开发周期;加快构建符合当今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CCER方法学体系,完善减排量核算方法;建立统一的CCER交易市场,统一交易规则和管理办法。

此外,民革中央提案关注提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监管能力。

九三学社关注综合提升我国碳汇能力;推进产业园区降碳减污协同;推进转型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

民盟中央关注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沙产业发展,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农工党关注推进绿氢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湿地碳汇;推动新能源储能市场化配置。

致公党关注发展绿色医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持川渝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深化电力市场体制改革;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改革;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等。

农工党关注扩大绿色需求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机制;推进碳市场与电力市场联动等。

各省市自治区的低碳布局目标

两会上,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涉及了绿色化、低碳化建设发展。气候友好型的园区、低碳零碳示范园区等词成为高频词,也反映出各地在规划建设中,已将低碳布局纳入重要考量之中。

北京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继续狠抓污染防治不放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装备、电子、汽车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改造高能耗老旧数据中心,促进各类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升级。加大低碳试点示范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等先进低碳技术应用,建设一批气候友好型的园区、社区、校园等。

天津提出,接下来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2023年,将加快工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加大建筑节能推广力度,新增地热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6%。

云南计划在未来5年,加快建设碳资源池,推进碳汇项目开发,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创建一批低碳零碳示范园区。

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工业企业实施绿电替代、采用绿色工艺、使用绿色材料,打造更多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

此外,“绿色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也频繁出现在多地的政府报告中,山西、浙江和安徽等地提出了新能源装机占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

山西提出未来5年的目标:能源革命成效明显,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5%左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到2030年基本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强化“双碳”牵引,加快建设美丽山西。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河北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单位GDP能耗下降22%,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今后5年,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立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浙江在过去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新目标。今后5年,浙江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87个,完成能源领域投资6000亿元以上。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3%。

内蒙古也计划在未来5年将把传统燃煤电厂转为新型绿色智慧电厂。提高煤炭弹性产能和应急保供能力,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非煤矿产资源绿色安全有序开发。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

2022年,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投入运行,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47万千瓦。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安徽提出在未来5年,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8%以上。

此外,广东也提出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写在最后

当前我国双碳工作的三个目标分别是:2025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2030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60年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除了前文提到的《意见》,国务院还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了贯穿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

image.png

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比较概括性地提出了实现2023年绿色低碳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性要点和工作思路。例如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部分,《报告》提出,要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持续推进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要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谈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时,《报告》提出,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新能源汽车、5G、光伏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在谈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时,《报告》又提出要发展生物经济、北斗产业、氢能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光伏、氢能产业、绿色低碳制造等放在战略性产业和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位置。在“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会持续、深入推进,无论是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会对我国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Copyright © 2020-2022 河北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15031178853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南大街 备案号:冀ICP备2022013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