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胜,正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从事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研究工作,承担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课题研究,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各1次。
“双碳”背景下,减污降碳是民营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也是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如何?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民营企业在推进减污降碳、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还需要什么支持?《环境经济》近日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饶胜。他们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的技术支撑单位。
谱写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篇章
《环境经济》:国家近年在支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方面出台过哪些政策文件?
饶胜:近五年来,生态环境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围绕企业绿色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将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引导激励与约束惩戒并举全力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等15项重点举措。2019年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营造企业环境守法氛围、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完善环境法规标准、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快“放管服”改革、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等18项重点举措,共同谱写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篇章。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出台《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
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推动,其中,天津、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和工商联出台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或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湖南省制定生态环境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重庆市制定环保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四川省出台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措施。陕西省印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2022年3月,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民营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各级工商联加强引导服务的主要方向,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发挥作用的主要任务,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形成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民营企业在减排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还有潜力
《环境经济》:这几年一直在研究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作为“旁观者”,您怎么看民营企业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饶胜:民营企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将有力推动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具体来说,从发展格局看,民营企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动探索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这将有力推动我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从技术创新看,民营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在生态环保行业中,民营企业占的比重更大。只要民营企业积极发挥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能,推动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就会获得绿色发展的竞争优势。
从污染治理看,民营企业是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贡献者。从统计数据看,民营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七成左右。这些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很快,重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民营企业在减排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还有潜力。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民营企业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参与。
从实际成效看,民营企业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受益者。在贸易领域,绿色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树立企业绿色品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企业筛选原则:依法守法、信用良好、有专门环境管理机构
《环境经济》:什么样的民营家企业能入选绿色发展实践案例?
饶胜:我们筛选的企业应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将生态环境效益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运用绿色技术,开发清洁生产工艺、生产、销售环境友好产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企业。
为更好地总结推广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实践经验,按照入选案例的基本条件,我们对各省工商联推荐的91家民营企业和8家自主申报企业的信用记录、环境行政处罚记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记录进行初步信息筛选。经查询,所有企业均无严重失信情况;9家企业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记录,其中5家企业点名时间为2019-2022年,4家企业点名时间为2015-2018年;35家企业有环境监管的行政处罚记录。同时,我们还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了充分梳理,明确了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别、规模大小、荣誉称号及获奖情况,以树立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示范,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为目标,基于企业绿色发展实际成效,总结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企业筛选的基本原则如下:
首先是依法守法,有合规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竣工验收、排污许可等环保手续,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适用的环境保护、卫生、消防等法律法规要求;不使用国家限制或淘汰的技术、设备、原辅材料,不生产国家限制或淘汰的产品。
其次是信用记录良好,近三年内无违法行为、较大及以上安全、环境、质量等事故或环境行政处罚记录;未被有关部门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的企业,不是环保警示企业或环保不良企业。
最后,在日常管理中设有环境管理机构,负责有关节能、减污、降碳、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清洁生产、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绿色供应链的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和奖励工作;生产过程符合产业准入和节能环保要求,有完善的、先进的污染处理设施设备和监测监控手段,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管理工作;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余热余压。
用25项指标评价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水平
《环境经济》: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报告》用到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进步水平评价方法?
饶胜:自2019年全国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问卷调查以来,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课题组对企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状况、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调查,构建了基础数据资料。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研究企业绿色发展等理论与文献,参考《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2018)》《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建设评价导则(2022版)》《深圳市绿色企业评价规范(DB4403/T 146-2021)》等有关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构建了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步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步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将企业各评价指标的赋分值与其对应指标权重相乘,得出综合指数的评分结果。
在指标选取方面,基于绿色低碳发展视角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指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划制度、污染治理、节能降碳和资源利用等绿色低碳发展的维度,设计了包括传统的盈利、偿债、营运、研发投入等方面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在内的其他能源消耗、污染治理、节能降碳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同时,重点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数据信息的可获取性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完整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完整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减污和降碳等维度的综合绩效水平。重要性是指所选取的指标要突出重点评价考核的内容、避免冗余。指标较少不能全面评价,指标较多则会使指标体系变的过于繁杂,不仅影响企业实际评价工作的进行,还会增加评价成本。
二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基于绿色低碳发展视角的企业进步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减污和降碳两个维度,增加反映企业能源消耗、污染治理和排放、管理规划、研发投入等方面的指标,体现绿色发展视角。
三是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具有层次性,需要遵循指标内在逻辑,通过比较分析,对影响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状况的各项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将各类指标按不同维度和评价目的统一起来。可操作性是指选取的指标应该是企业在排污许可、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日常统计的数值,以便使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结合上述三个指标选取原则,我们从管理领导规划、生产经营状况、污染减排绩效、节能降碳强度4个维度,分别选取了降碳制度、减污制度、治污方式、宣传教育、生产经营、产品管理、治理投入、污染产排、资源利用、能源消耗、低碳水平等二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25项定性指标构建评价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进步水平的指数。
大部分企业对财政补贴和技术帮扶政策需求强烈
《环境经济》:您了解民营企业当前绿色转型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最需要的支持是什么?最需要生态环境部门做什么?
饶胜: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民营企业绿色低碳意识较强,并采取了一些减污降碳措施,但减污降碳的实际成效还不显著,技术限制、投入成本高等是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个,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实际成效短板突出。约80%的工业企业废气、废水、一般固体废物排放量同比未能实现改善,约70%的工业企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低于40%。
第二个,工业企业低碳发展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约80%的工业企业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同比未显向好态势。
第三个,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仍受到投入成本、技术限制等因素制约。64.2%的高耗能企业、58.7%的工业企业、46.7%的非工业企业反映,投入成本高和技术限制是企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
第四个,大部分企业对财政补贴和技术帮扶政策需求强烈。约65%的企业反映未享受过生态环境部门出台的有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政策,65.5%的工业企业反映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是当前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
第五个,汾渭平原等北方省份工业园区入驻率和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高耗能行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园区入驻率分别为66.6%和62.6%,汾渭平原工业企业园区入住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北方地区工业园区集中处理设施比例普遍比南方地区低15个百分点。
下一步,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更大力度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执法,深化科技成果服务平台应用,加强经济政策激励引导作用,推动工业企业搬迁入园,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综合治理和服务功能,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政策培训和宣教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激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今年将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发达、“两高”行业占比高的省份
《环境经济》:能否剧透一下2023年《报告》的关注重点?
饶胜:我们会继续聚焦“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总结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引导和激励民营企业加快绿色发展。框架上主要由综合报告篇、专题研究篇、地方实践篇、企业案例篇四部分构成。
一是开展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形势分析。围绕影响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宏观形势、行业形势以及政策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综合研判。从国内外视角分析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基于产业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等维度分析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行业形势,系统梳理国家出台的涉及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产业支持、财税优惠、绿色金融、环境监管、法治服务、市场化机制等政策,分析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
二是开展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结合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标体系,从企业基础信息、生产经营、产品管理、环境管理、污染产排、资源利用、节能降碳、对环境经济和惠企政策的认识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并组织全国31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营企业填报,根据问卷反馈结果,聚焦不同行业与区域,系统分析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状况。
三是开展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成效和特征分析。通过查阅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文件,研究绿色发展理论与文献、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系统分析调查问卷、上市企业年报、环境统计等数据,并召开专家座谈、开展企业调研等,重点聚焦企业管理规划、生产经营状况、污染减排绩效和节能降碳强度等领域,梳理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评价方法,科学分析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水平,针对性提出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路径。
四是开展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题研究。聚焦新能源、电解铝行业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民营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进行研究。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专题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新能源产业代表性龙头企业,了解民营新能源企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挑战,反映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情况,为推进新能源产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设性政策建议。电解铝行业是减污降碳重点领域,本专题重点关注电解铝企业产能转移和减污降碳情况,参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标准划定,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电解铝企业绿色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电解铝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考虑到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钢铁行业的民营企业数量占比最高,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最具有代表性,拟针对钢铁行业设置问卷调查题目,对民营钢铁企业进行研究,为构建钢铁行业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五是开展地方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实践研究。根据省级工商联编制地方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情况,系统阐述当地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及特征,归纳总结当地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将重点关注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广东等民营企业发达、“两高”行业占比高的省份。
六是编写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实践案例。基于各省级工商联和生态环境部门推荐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实践案例,基于企业绿色发展实际成效,选择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将生态环境效益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运用绿色技术,开发清洁生产工艺、生产、销售环境友好产品,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企业,总结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
来源:环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