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绿色视界 > 绿色发展

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全力打造低碳高效绿色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专家解读之一

发布时间:2024-03-19 09:34|栏目: 绿色发展 |浏览次数: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4〕241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系统部署,对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肩负着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首都城市功能重组和布局优化、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任务,要将“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同时对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绿色发展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实施方案》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践行地、绿色发展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区、绿色技术示范应用创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区。

二、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打造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牢牢把握功能定位,启动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获批设立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搭建“三合一”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速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产业发展呈现低碳化趋势。2023年,北京绿色交易所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金融业对北京城市副中心GDP的贡献率达到29.8%。但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体上产业底子薄,高端人才、创新生态等与绿色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要素集聚和产业承载提升仍面临较大挑战。《实施方案》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现代种业、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提出了具体举措,通过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业,提高绿色产业占比,以绿色技术创新为牵引,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低碳绿色发展。

在绿色能源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推进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应用,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和能源供给保障更加绿色低碳,但绿电调入、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仍需双向发力。《实施方案》提出,按照“净煤、控气、少油”的总体思路,完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调控,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率先示范应用低碳创新技术,全面建立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市政能源设施体系。

三、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文化示范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绿色生活理念推广到衣食住行游用等方方面面,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同,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保护生态环境汇聚强劲动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营造良好氛围。《实施方案》从构建智能舒适的绿色建筑、建设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树立低碳环保的绿色文化等方面,推进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建筑方面,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管控,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推动建筑过程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规模化、品质化发展,到2025年实现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100%。绿色交通方面,坚持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断提高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构建承载辐射功能突出、便捷畅达、人本生态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到2025年实现绿色出行比例80%左右。绿色文化方面,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面开展生态教育,推动绿色生活全民行动,提高城乡绿色生态水平,营造绿色文化氛围,让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四、建设绿色生态空间布局,构筑清新美丽的绿色生态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统领,全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相比同期下降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浓度较2019年分别下降11.5%、23.8%、40%,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IV类及以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24%,城区绿化覆盖率50.95%,生态环境总体质量稳步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一心、一环、两带、两区”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以提升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生态品质为导向,加快建成北京平原地区首个森林城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确保防洪安全,进一步提升全域水质,大幅改善空气质量,打造清新美丽宜居的绿色空间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8%,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好于IV类,森林覆盖率≥34.6%,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0%。通过一系列明确目标和具体举措,为全面建成和谐、宜居、美丽的绿色发展高地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施路径。

此外,《实施方案》强调要强化政策资金支持,通过激发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示范性强的政策制度经验。同时加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突出的特色和亮点。作为首都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作者:王金南 全国政协常委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


Copyright © 2020-2022 河北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15031178853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南大街 备案号:冀ICP备2022013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