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省生态环境厅和沧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沧州市以“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和力度持续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据生态环境部监测总站反馈数据:1-10月份,沧州市地表水14个国考断面“全部实现消除Ⅴ类”目标,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28.6%,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10月份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42.8%。
一、引蓄并重持续增加水环境容量。一是大力实施生态补水。通过引江、引黄等线路,引调水量8亿立方米以上,南运河实现全线贯通,子牙河、子牙新河纳入常态化补水河道,补水河长延长至151公里。二是加强蓄水能力建设。投资28.82亿元,实施“万塘千渠百河”水系连通工程,已开工项目60个,连通全市143条河、817条渠、9203座坑塘,可增加蓄水能力3亿立方米以上。
二、控源截污全面强化综合治理。一是强化工业源治理。开展工业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对18个县(市、区)594家河流沟渠沿线工业企业的监管。全市18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进一步实施工业企业入园升规技改三年行动计划;4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准Ⅴ类提标,其中27座提标至准Ⅳ类。二是强化生活源治理。中心城区累计改造雨污分流管网610余公里、清淤管网110余公里,封堵私接排口489处,有效解决汛期雨污混排问题。累计完成242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5686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实现全覆盖。三是强化农业源治理。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建率继续保持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97%,1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
三、工程建设不断夯实治水基础。督导各县(市、区)累计投入7亿余元,建成97个河流治理或管控工程。强化河流岸线管控,排查解决河湖问题70处,划定生态缓冲带46个。以项目建设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计划投资3.28亿元实施11个排水水质提升工程、投资1.99亿元实施19个重要汇水支流水质改善工程、投资2.33亿元实施6个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大运河沧州段全线216公里实施水系治理、污染防治等,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南运河市区段获评全省优美河湖。
四、多措并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常态化开展水质监测。整合全市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形成系统科学的监测监控网络,定期监测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及时掌握河流水质状况。二是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印发《沧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月度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制度》,将断面达标率、断面优良比例、入河排污口达标率纳入月度排名考核,向地方政府精准传导压力。三是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落实。编发水质周报,每周向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河长通报水质状况,推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通过“双微”平台、门户网站发布水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组织开展民间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全民参与治水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沧州市将始终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更加突出“三水统筹”、稳中求进,着力夯实基础、提升质效,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行稳致远,更好服务沧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来源:沧州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