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2024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山西将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主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全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
作为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山西在保障全国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山西煤炭产量全国第一,占比达到全国总产量的30%,为24个省份保供了6.2亿吨电煤;发电量达4376亿千瓦时,为23个省份输送了1576亿千瓦时电力;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45.9亿立方米,除自用外保障了京津冀地区用能需求。
在坚定兜底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山西聚焦稳产稳供与低碳转型等多重目标,更加注重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改革创新为牵引,在纵深推进能源革命进程中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建设智慧能源系统 积极抢占新赛道
“井下采掘作业等危险岗位减少96人,综合回采水平提高20%。通过智能化改造,洗煤厂每年多洗选30万吨原煤,效率提升10%以上。”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付天光说,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来,“减人、增安、提效”的作用逐步显现。
在危险岗位“减人”的同时,煤矿智能化开采员、煤矿智能化掘进员、采矿安全监控系统值班员等一批新工种需求快速增加。天地王坡煤矿联合华为、中煤科工等科研单位打造5G+智能化创新孵化器,提升智能化人才储备。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高起点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是山西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抢占新赛道、主动布局新业态的重要着力点。
山西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邓维元表示,2023年,山西年产能180万吨以上的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工程已全部开工,累计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矿、1491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200处硐室实现无人值守,重要作业地点实现“无监控不作业”。当前山西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点已从采掘工作面向全矿井智能化建设转变。到2025年,山西全省大型及灾害严重煤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
能源领域数实融合,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山西太原,众多智能化厂商在山西投产研发制造,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即将上线运行,进一步推动煤矿智能化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
在加快建成智慧煤矿的同时,今年山西还将全力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智慧电力系统;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科学推进智慧气田建设,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大力发展智慧绿电,加快构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高绿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句在当地流传的民间俗语,道出了作为“华北屋脊”所在地山西省的风力资源优势。
在山西大同,晋北6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一片片蔚蓝的光伏板,为采煤沉陷区治理开辟出一条新路。原本因采煤受损的土地伤疤,成为发展光伏产业的宝贵资源。这里是国家推进“双碳”目标布局的12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270亿千瓦时。
规模化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山西26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加快推进,利用高速公路边坡和服务区屋顶开发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超过2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
追风逐日之间,传统能源大省山西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山西省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2023年,山西发电量达4376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25.2%,相当于每4度电就有1度是清洁电力。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性,为适应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山西积极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加快虚拟电厂试点示范,加强新能源消纳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电力市场。
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西村乡谢家场园区内的合荣储能电站,是山西首座电网侧新型独立储能项目。去年5月,这一项目的一期工程成功启动送电,相当于一个可存放20万度电的“充电宝”,主要参与电网调峰调频、事故备用、储能容量租赁等服务,以提升电网运行的灵活性。
截至2023年底,山西已并网新型储能项目20个,装机78.1万千瓦。同时,山西省率先建立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相关规则,支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和调峰调频辅助服务。
去年12月22日,经过5年试运行的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成为我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在“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电力市场体系下,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允许新能源发电优先参与市场交易、优先安排发电空间,并通过价格机制,引导火电机组在风光充足新能源发电出力加大时,主动降低发电出力或者停机,从而拓宽新能源消纳空间。
打造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做强能源产业链
进入新时代,山西承担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使命。立足省情实际,山西把推动能源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协调协同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所在。
在山西确定的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中,直接与能源产业相关的就有光伏、风电装备、氢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5条产业链。
在朔州经济开发区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氟离子膜生产线上,一张张薄如纸的全氟离子膜,从成膜一体机上生产出来。“新型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生产的全氟离子膜主要应用于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领域。”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家乐说。
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企业,是国内一家综合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与液流电池核心隔膜材料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新型储能产业链的一家“链核”企业,去年成功入选山西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2023年,山西中来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化工厂一期项目等多个光伏制造项目投产,光伏产业链实现营收超过200亿元。目前,晶科能源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一道新能源10GW光伏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山西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光伏产业链条。
一年间,山西省氢能产业联盟、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联盟相继成立,我国首台由内燃机车改造而来的氢动力机车——中国中车“宁东号”氢动力机车在大同下线,全省焦炉煤气、化工尾气、电解水制高纯氢能力达到3.1万吨/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实现营收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山西超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去年新增公共充电桩3.05万台,累计达到6.36万台,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全覆盖,能源革命与产业转型加快协同发展。(记者 梁晓飞)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