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四川乐山沐川县积极探索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2-10-25 14:09|栏目: 新闻资讯 |浏览次数:

风穿过竹海茂林,摇曳的竹叶沙沙作响,一眼望过去,大片大片的绿荫;远处,永兴湖宛若一块碧玉嵌在大山中。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凭借最高可达35000个/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浓度,以及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含量均居四川省前列的优势,已经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同时,沐川县也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并获得首批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融入到沐川县高质量发展之中。从靠山吃山到育山富民,从煤、电、纸传统粗放产业向“一根竹、一叶茶、一颗芋、一幕剧”的特色生态产业转型,沐川县走出了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强县之路,翻开了沐川县绿色发展、追赶跨越的新篇章。

“一根竹”

实现转型发展“新跨越”

  

沐川县竹海 

自1980年以来,历经40多年,沐川县先后实施了85-4工程造林、世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三次大规模绿化造林行动及后续巩固措施,森林覆盖率由13.6%提升到77.34%,全县林竹面积达到161万亩。

丰富的林竹资源,曾让沐川“小火纸”一度远近闻名,落后的土法造纸生产工艺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隐患。

痛定思痛,重新出发。2017年,沐川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土法造纸作坊1247家,关停整治“散乱污”和落后产能企业45家、拆除网箱养鱼7000余口、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114家、清理整顿小水电企业47家,全面吹响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

短短几年时间,沐川县的生态环境就得到了显著改善:空气优良天数率从2018年的86.03%升至2021年的97.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3年位居乐山市第一。2021年,沐川县在全国249个“中国天然氧吧”县中综合效益指数排名第二,成为四川省唯一获得综合效益指数“五颗星”的县。

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沐川县再接再厉,在成功治理土法造纸后,巧用竹资源、精做竹文章、深下竹功夫,全力擦亮“中国竹子之乡”金字招牌,形成了“原竹—竹浆—竹酒—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竹食品—竹旅游”全产业链条。

凭借丰富的竹资源,沐川县成功培育竹浆纸一体化企业,年制浆造纸能力达60万吨,竹产业综合产值近50亿元,实现全竹利用,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沐川造”文化用纸占西南市场份额的40%,“永丰”牌竹浆生活用纸进入欧洲市场,建成全省唯一竹材林浆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取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

今年,新一届沐川县委紧紧围绕乐山市委“345”工作思路和对沐川县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强县”战略定位,审议通过《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工作安排。

今年,沐川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57亿余元,居全省四大竹产业县之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5.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万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46.3%、38.4%、42.6%、48.1%、58.0%,脱贫户人均年纯收入1.17万元,在全省中低收入组43个县中排名第二。

沐川县向着百亿竹产业强县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叶茶”

培育绿色发展“新品牌”

  

沐川县利店镇机采茶园


走进沐川县利店镇珠溪村的800亩茶园,青山如黛、茶园似毯,成片的茶叶青翠碧绿,香漫山野,一派勃勃生机。茶农们腰系茶篓,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飞舞,一捏一提,收获片片山珍。

沐川县是四川省传统老茶区和优质绿茶重点县,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茶中上品“沐川茶”,在清代曾是贡茶。

近年来,沐川县以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经济先行区”战略布局为契机,以“绿色、有机、富硒”为主要发展方向,依托105.5万亩富硒土壤优势,发展茶园面积达22.5万亩,培育茶企70余家,建成四川省唯一的“四川省茶树良种繁育推广中心”,经过14年发展,培育出四川省紫茶珍稀茶树品种“紫嫣”,其花青素含量高达24.8毫克/克—32.4毫克/克,是一般绿茶的300倍左右,是目前已知花青素含量最高的特异茶树品种,紫茶种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沐川县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万亩茶叶示范区5个,两万亩以上茶叶专业乡镇4个,2000亩以上专业村30个,年产鲜茶叶1.9万吨,培育一枝春、晓三月、乐乐山等知名茶企1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60余家,茶产业综合产值8.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一片片浸润茶香的绿山,造就了沐川县的“金山银山”,沐川人精心呵护着这份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十四五”期间,沐川县将坚持把茶产业作为产业体系的骨干支柱产业,立足全县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有机、富硒”优势,建园区、深加工、促融合,计划到2025年,建成富硒茶产业带10万亩、机采茶基地8万亩、紫茶基地1万亩,实现茶产量2.5万吨,产值2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中国紫茶之乡”。

“一颗芋”

助推振兴发展“新引擎”

  

沐川县中国魔芋科技示范园 

在位于沐川县沐溪镇凤凰村的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工人们加紧对魔芋制品进行清洗、打结、包装,确保按时完成出口订单,企业到处呈现出繁忙红火的景象。

从前端单一的初级原料提供到终端精深加工,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沐川县的魔芋产业坚持走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形成了“魔芋基地——魔芋初级加工——魔芋精深加工——国内外魔芋产品销售”完整产业链。

“一斤魔芋十斤粮,十亩魔芋一栋房”。在产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沐川县投资近1亿元在全国较早建成集品种展示、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农旅融合于一体的现代魔芋科技示范园,建立了魔芋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旅游全产业链条,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魔芋产教研学新地标。

如今,沐川县辐射带动周边区县建成魔芋种植基地两万余亩,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沐川魔芋”荣获国家地理保护商标认证。“森态源牌”魔芋系列产品获“2020年度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和国外多项有机产品认证。沐川县魔芋产业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年实现利税103万元,产品远销4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规模居全国全行业第一、四川省农业行业第二,成为全国魔芋产业领先县,辐射带动近万人实现总体增收500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种一颗芋、富一方民”。通过建设“中国魔芋之乡”,沐川县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良性衔接。2021年,沐川县被中国魔芋协会评为“中国魔芋之乡”。

未来,沐川县将以现代魔芋科技示范园为依托,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魔芋1万余亩。到2025年,规划建成魔芋基地4万亩,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50余家,实现魔芋产业年综合产值20亿元。

“一幕剧”

打造融合发展“新名片”

  

山水剧场——乌蒙沐歌 


沐川县自编自导自演的原生态山水实景剧《乌蒙沐歌》依托全县的绿山青竹、茶香芋美的独特优势应运而生。实景剧作为沐川县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表现,是推进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并转化为实体文化项目的典范之作,将竹乡的生态魅力、历史遗韵、民俗风情尽展于山水之间,让绿水青山焕发出文化活力。同时,以《乌蒙沐歌》为枢纽,将沐川县竹海、桃源山居、朱鹮繁育中心、农耕博物馆、魔芋制作体验、紫茶研学等串珠成链,构建全域全程旅游,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牛郎坪农旅融合园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沐川草龙”和沐川县生态美食美景多次在中央媒体上展示,并获得“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称号,沐川县正成为成渝地区休闲康养的“后花园”,“来沐川,我‘氧’你”成为沐川县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鸟语花香处处景,绿水青山展新颜。如今的沐川县山高林密,溪河纵横,翠竹幽深,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活天堂”,朱鹮、四川山鹧鸪、金雕、白腹锦鸡、白鹇、红腹角雉、黑熊等珍稀野生保护动物陆续在这里定居安家;红豆杉、天然桫椤树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遍及山野,珙桐、辛夷花开满令牌山,沐川县已成为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沐川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锚定建设“一地一县一城”战略目标,以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以拓展“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为路径,不断擦亮“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紫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三大金字招牌,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绿色发展铺就“诗与远方”的栖息地,追赶跨越谱写“生态沐川”新乐章。

沐川县湖溪口

来源:中国环境报


Copyright © 2020-2022 河北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15031178853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南大街 备案号:冀ICP备2022013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