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指各要素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为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契机。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纵深的重要内容,应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强化主体意识、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加强数字融合型人才培育等措施,推动京津冀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完善合作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交通、产业、生态治理等方面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跨行政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府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直接抑制了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平衡好跨区域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要完善政府层面协调机制。加强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三地数字经济发展,共同协商重要资源、重大项目等落地实施。
要完善跨区域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推进跨区域项目合作共建,搭建产业数字化信息平台,如工业互联网平台、京津冀数字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实现技术、人才、知识等要素资源的跨区域及跨产业部门的自由流动、沟通共享。
要建立推广合作试点示范区。针对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选择数字经济和三次产业融合水平较高的北京、天津与河北的石家庄、廊坊、邯郸等地,建立和推广数字化示范区和产业融合发展典型试点,探索适应京、津、冀三地产业不同需求的合作模式及利益共享机制。
强化主体意识
在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进程中,企业作为产业融合的参与主体,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伴随数字经济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必须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通过参与跨行业、跨领域的网络化、集群式分工协作,融入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强化企业主体融合意识,要求三地政府继续开展融合试点的遴选工作,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和“两业融合”试点示范。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在新一代信息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融合模式,促进同行业企业间学习对标,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在细分领域细分行业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针对京津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平衡的问题,加快培育区域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共同构建分工合作、相互配套、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推进数字产业化
京津冀三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河北亟需从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方面推进京津冀数字产业化。
要改造升级传统网络基础设施。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河北省来说,应继续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组织开展云网融合工程,在数字先行示范区优先部署千兆网络,推进5G 等新型信息通讯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普及应用,提高各地区的宽带网络普及率和服务质量。
要推进三地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河北省应当推动与北京市、天津市协同建设移动基站、传输光缆、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民生等融合基础设施,协同建设重大科技、科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协同、布局协同、应用协同,推进与京津执行统一的数据技术规范,实现公共数据信息系统兼容,并以数字基础设施为纽带,推动三地融合发展。
要优化配置创新资源。针对现阶段京津的高精尖成果与河北承接能力之间的梯度过大,河北省的创新吸纳能力较弱等问题,河北省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通信、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依托雄安新区、石家庄、廊坊、邯郸等地的产业承接平台,加强与京津两地的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间开展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同时,应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数字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从京津冀产业数字化水平来看,津冀两地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远不及北京,“核心高、外围低”特征明显。因此,“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在缩小三地产业发展梯度差的同时,需要突破产业协同的时空限制,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聚焦钢铁、石化、汽车制造等行业,提升制造业企业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等方面的能力,政府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增加高端智能硬件、个性化制定软件技术供给,开展工业云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推动各类生产资源开放共享。此外,深入实施“万企转型”“千项技改”“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计划,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新应用培育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产业链升级改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要协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应积极推动企业从物料采购、物流到加工、零售、配送和服务等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协同推进数字技术与商贸、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的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要以三产融合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京津冀高水平农业生产要素融合,将北京丰富的科技创新要素与天津、河北的农业生产相融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促进农业领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发展,推动农业领域自主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同时,丰富三产融合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户向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转型,推动文化、教育、康养、金融等融入农业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加强数字融合型人才培育
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进程的加速,对数字化、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平衡高端人才供给对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要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协作机制。推广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跨学科专业设置和融合型发展模式,完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培养相应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要定期开展对从业人员的数字知识技能培训。激励引导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内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向其传授跨领域的数字化技能和管理知识,提高数字化人力资本的普及程度,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要强化落实人才激励、引入政策。依托雄安新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平台载体,汇聚各类人才要素资源,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和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市场意识、精通管理的跨领域融合型人才,打造“数字工匠”,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通过农业专家知识讲座、在线教育平台、手机APP等手段在重点地区开展线上线下的农业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涉农从业人员对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